我很慶幸自己的工作可以讓我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族群。但其中讓我很是心疼的是母國來自東南亞的媽媽們。

 

通常,我主要的個案是他們的孩子,從外表來看,其實與台灣孩子無異;過去曾經聽一說:因新住民的母親非以國語為母語,無法指導孩子們的功課,所以這些「新二代」的課業會較落後。

 

但,並不盡然,甚至,有些孩子,因不服氣,因家庭教育,甚或是獲得遺傳而天資聰穎,除了循規蹈矩外,也能在班上名列前茅。

 

不過今天想聊的焦點,不是「新二代」,而是這些我個別個人僅接觸1-2次的媽媽們。

 

孩子來找我的困擾主題或許不同,但母親們卻常有同一個狀況:感受到被歧視。

 

我不寫他們「主觀」受到歧視,是因為身為台灣人的我,也知曉有些人會用「買賣新娘」角度來看待他們的事實,且已偏概全的認為新住民媽媽對婚姻無真心、對家庭無責任,只想挖錢回海外的家鄉;又或者認為其母國落後無知,而自以為文化高人一等。

 

這樣的觀念,除了台灣人,有時甚至會影響孩子,和媽媽自身。我曾聽過這樣的強調:「我和其他「外籍新娘」不同,我很顧家、都沒有在外亂來,也沒有捲錢回娘家,還拿錢出來幫助夫家,很有家庭觀念!」

 

而約談的一小時裡,前半段時間談完孩子在校適應、學業和未來方向後,再來多半會聆聽到壓抑在內心多年的主題故事:「台灣人把我當成免費的傭人,使喚我,貶低我,不尊重人。」內心諸多委屈,隨著淚水滾滾流出。

 

對婆家態度和外界歧視眼光的無奈和氣憤,先生夾在中間當三明治,也難回應些甚麼。幸運些的,也許有親戚來到台灣工作,又或許也是嫁來當台灣媳婦,能透過電話一訴苦楚;更多的,是獨自面對壓力,淚水往肚裡吞,不敢打電話回娘家說太多,因為怕話筒另一端的親人擔心,又因家境困苦、距離遙遠,僅能萌生無能為力的焦灼。

 

越洋來台生活的媽媽們,有些幸運,遇到觀念好、對他好的先生,照顧家庭和小孩,也認真工作,雖然薪水微薄,但也算能一家溫飽;但不幸運的,被嚴重虐待或家暴,如新聞所述,令人愧對他們為這片土地付出的青春汗水,愧對身而為人的道德良知。

 

很是心疼。

 

在公園,遇到的或許是來幫忙照顧老人家的外籍看護,他們或許在風和日麗的日子,推著老人家在涼亭裡,曬曬陽光,接觸戶外,一邊拿著手機、帶著耳機與同鄉談天;在某些地區的學校裡,「新二代」約占該校的近1/3,比例之高,甚至多於原住民族,已無法忽視和小覷。

 

我們必須承認,不論這些來自東南亞(又或其他國家)的母親及他們的孩子,又或移工,他們都將是台灣未來面貌的一份子,促成這土地多元發展的契機和元素。

 

心中的感想如此,主要是希望能彼此多有尊重,多予互知互諒

,以身作則,讓下一代親身感覺在愛與尊重的環境中生長。

 

歡迎轉載分享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