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近一年,成為行動諮商師,工作內容少了行政、宣導事項,主要多為演講、個案工作等。

與個案建立關係是諮商工作初期時必須的,當關係建立穩固,對於後續的討論、支持和推動是大大加分的。

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,除了在校園工作外,機構場域,多半接的都是成人,正處於關係中困境的成人。

 

雖說是成人,但面對脆弱的感情,保護機制使他們退化得像個孩子,一切按照感受行事,理性退居幕後,使得關係中的僵局更難化解。

但從僵局裡去看,其實有著愛的流動和消磨、不甘願的成分在。

 

不論最初有多愛,

當愛裡的溝通不再順暢,有一方隱忍,另一方苦苦相逼,甚至是言語辱罵或拳打腳踢,

愛就一點一滴的消耗、流逝,被自由的想像和渴望取代當初說好要在一起一輩子的承諾。

 

溝通為什麼不順暢?其實也可能是另一種的愛,但未能對關係有幫助。

男人認為有時對方就是任性、無理取鬧,當吵架時,忍一忍、由著她、不跟她爭,也就過了。這是男人以為表現寬容的愛。

女人的任性和叨念,是在面對最親的人的時候,因為已經把對方當作是自己人,是自我概念的一個部份,忘了彼此仍就是兩個獨立的個體,於是肆無忌憚的、一股腦兒把今天好的壞的感受,全都講了,卻忘了「愛與被愛」的需要。面對男人的一而再、再而三的「忍」,她卻是不想再忍,急迫的要他說、說出支持、感謝和愛。但兇巴巴的模樣,與男人心目中的「溫良嫻淑」八竿子扯不上邊,只得退得遠遠的。

原以為寬容的愛,到後來變為自我貶抑的退讓和懦弱。

這樣的互動模式,成了一種習慣,忍的人習慣了,不忍的人不想習慣,甚至用更激烈的手法逼迫對方表現出在意和表態,才願意善罷甘休。

但溝通不良的裂縫也這樣一天天的修築成高牆,將關係中原本應該接近和親密的兩人一分為二,勢不兩立。

 

與個案建立關係,對我來說不是難事,只是將關係動力看懂的我,看著陷在迷霧中的個案不免心疼和可惜。

 

曾經有個男友跟女友說,他在報紙看到記者採訪一對金婚的老夫老妻,他們相處之道的重點為何?

老爺爺說:「當我們有爭執時,我就到屋外的大樹繞三圈,氣消一些在回去。」

男友說這是他遵循的溝通之道,為的是讓愛情能長長久久;但女友總很氣,因為吵架時,嘴巴上不饒人,但潛意識是想測試男友的反應和對感情是否堅持,男友的冷處理,怎麼能夠滿足對愛擔心的另一方呢!

 

這是很多人關係的縮影。

溝通,在有些小事端發生、尚未引起大的情緒時,是可以理性的說、輕鬆的說,然後協調出未來要如何做的準則。

否則,忍一次,對方以為你可以接受,第二次、三次,等到第十次才說時,你的情緒已經累積到快爆炸的程度,對方會一頭霧水,甚至氣你為什麼之前不早說,以前可以接受、怎麼現在不行!

 

然而像這樣透過爭吵對愛進行的測試,除非兩人有深厚的感情基礎和暸解,不然可能不是一時半刻就能停止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